查看原文
其他

纽约、上海两大都市圈规划比较之一:区域概况与规划组织

刘昕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刘昕 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高级研究经理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一个坐落于波士华城市群,一个坐落于长三角城市群,同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标杆”,纽约与上海两个大都市圈看似各不相同,实则在许多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性。都市圈的发展关乎着城镇化的未来,亦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对比研究纽约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同异之处,可为上海大都市圈乃至全国各地都市圈发展提供参照坐标。
全文2764字,阅读约7分钟
都市圈在国际上又称为都会区、都市区,是指以大都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区域。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纽约大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分别位于世界六大城市群中的波士华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虽然中美国情与地域特色各不相同,但两大都市圈在地理区位、区域能级、城市体系、产业结构等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两大都市圈包括背后的城市群,也将发挥区域引领作用,代表美国和中国共同参与未来的国际竞争。

2017年11月,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以下简称RPA)在经历了一个世纪三轮区域规划的探索之后,发布了第四次区域规划。2022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通过比较分析纽约大都市圈第四次区域规划和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可以更加直观和深入地了解两地的区域条件、发展阶段和协同机制,为上海大都市圈乃至全国各地都市圈发展提供参照坐标。

区域基本情况
纽约大都市圈是美国最大的都市区,位于美国东北部,以纽约市为中心,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部分区域,涉及31个县,规划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70万。

纽约大都市圈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是许多行业的中心,包括金融、国际贸易、新型传统媒体、房地产、教育、时尚、娱乐、旅游、生物技术和制造业。纽约大都市圈所在的波士华城市群还包括波士顿都市圈、华盛顿首都区等都市圈(区),面积约1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0万。

图:纽约大都市圈的区位

图:纽约大都市圈3州31县

上海大都市圈以上海市为中心,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周边两省8个城市的区域,形成“1+8”的总体构架,陆域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约7741万。

上海大都市圈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中心区包括上海及周边三省的27个城市,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中心区22.5平方公里),人口约2.4亿。

图: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范围,来源:《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图:2020年纽约大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基本情况指标对比


相似点:

1. 区位与地理条件。纽约大都市圈和上海大都市圈都位于北半球大陆的东海岸中纬度地区,上海大都市圈比纽约大都市圈面积稍大,行政区域构成均为“3+X”的模式。

2. 产业构成与经济总量。由于核心城市纽约市、上海市都位于河流的入海口,航运通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主导产业功能都为该功能延续发展出来的金融、贸易、航运等,高度相似。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纽约大都市圈的比上海大都市圈稍微高一点,但差距不大。

不同点:

1. 人口与人均GDP。虽然两地经济总量相当,但由于纽约大都市圈的人口是上海大都市圈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均GDP是后者的约四倍,说明上海都市圈在人均产出上距离国际大都市圈的标准尚有很大差距。


2. 经济首位度。核心城市纽约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整个都市圈的一半,上海市只占三分之一,说明上海周边城市与上海的经济实力差距更小,与此相应,上海都市圈更加呈现多节点、多中心的结构特征。


规划组织架构
RPA于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运行了近一百年。作为非政府组织,RPA由董事会、专家委员会和职员部门组成,其基本组织架构见下图。

董事会内包含社会各界成员,部分成员由该协会的主席、各个部门负责人与顾问组成;专家委员会由州委员会与项目委员会组成,其中州专家委员会分为纽约州委员会、新泽西州委员会与康涅狄格州委员会,项目专家委员会分为社区规划与设计委员会、能源与环境委员会与交通委员会;

职员部门是规划制定的实施者,负责具体事项的处理,具体包括能源、环境、交通等项目的实地考察、数据收集、规划制定,规划出台前的推广与宣传,以及协会的财务管理等。

图:RPA组织架构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由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总牵头,上海市8个委办局及其它地市政府共同牵头各项行动研究。2020年9月,上海大都市圈建立了“一个领导小组+两个委员会”的基本组织架构。

其中,“一个领导小组”为上海市政府与江浙两省政府共同成立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协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编制、审查、实施、监督、评估工作进行指导和决策。

“两个委员会”中,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协同指导委员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领导参加,对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协同工作予以指导和支持,对重点统筹建设项目及机制探索提供建议和意见。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协同专家咨询委员会是由两院院士、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规划设计机构专家、知名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库,负责指导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协同的重大事项、编制成果的咨询和研讨。

图: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工作组织架构


同时,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三家单位合作成立了“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并联合八个城市的地方规划研究院共同参与组建了“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联盟”,通过发布系列公众号、“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数”等途径,为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同时通过共享资源、合作项目研究、轮流承办年度论坛等方式推动交流合作。

相似点:

1. 组织架构形式。水平方向上,两地规划的工作组织架构均以“地方部门+专项领域部门”的形式构成;垂直方向上,从上到下均大致分为统筹层(董事会/领导小组)+编制层(各个委员会)+执行层(职员部门/各部门的执行人员)三个层级。

2. 规划法定地位。两地规划均为非法定规划,其中纽约大都市圈区域规划由规划协会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由规划建设部门牵头编制。


不同点:

1.  “平行”与“树状”模式。纽约大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工作组织结构更加呈现“平行”的模式,项目委员会中各个领域的部门之间为平行合作关系。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工作组织结构更加呈现“树状”模式,指导委员会由主要城市的各个政府部门组成,且由规划资源局和发改委两个部门牵头。

2. 直接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纽约大都市圈的规划架构的直接参与主体更加复合多元,商业精英、社区领袖、各领域专家均可成为纽约区域规划协会成员,更加呈现出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的编制主体更多以政府部门主导+高校、研究院等事业单位参与为主,之后规划的落实也将主要在政府引导之下开展,企业等市场化机构和市民则更多以间接的方式参与到编制过程中,反映了我国自上而下的规划导向,以及以政府为主导的规划机制。

参考资料:
(1)The Fourth Regional Plan
https://rpa.org/work/reports/the-fourth-regional-plan#overview
(2)《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3)熊健《上海大都市圈蓝皮书(2020—2021)》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从“锈带”向“秀带”之一:工业遗产活化的长三角路演中心模式
【原创】华略智库兰红梅:长三角示范区的江南古镇如何破解同质化难题?【原创】长三角一体化四年来,上海这个“龙头”如何起舞?【原创】从“各有所长”到“环抱共生”:长三角示范区这三座古镇如何破圈?【原创】市域一体化中的“镜像城市”:上海给苏州带来哪些启示?【原创】细数四年来,长三角的十个“大”!【热文】江苏省委书记最新讲话:要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热文】很多城市决定不再“摊大饼”了
【热文】深圳科协原主席:政府应从科技创新中“后退半步”!【热文】联手!第一个5万亿级“城市”呼之欲出
【热文】10年区域经济格局重塑,这42城撑起“半壁江山”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